译文
奉朝廷之命来到了江汉一带,才知道荆山关塞险长。
欲入南端的关口得绕到桐柏,西部峰岭则伸出鲁阳。
寒郊死寂飞鸟没有踪影,秋日孤悬清冷的辉光。
凛冽的寒风吹弯了重重树林,云霞变幻,寒川水上涨。
已到岁暮,君将奈若何?飞迸的泪水染湿了衣裳。
琴瑟空置不奏蒙上了寒露,金杯停饮凛然生出寒霜。
一听苦寒行乐曲演奏,再闻艳歌行心更悲伤。
注释
荆山:今湖北境内的名山。
奉义:指诗人奉朝廷之命来到江汉一带。
楚塞:指荆山,古为楚国郢都的北部屏蔽。
南关:指荆山南端的关口。
据李善《文选注》记载,这首诗是诗人将近三十岁时随宋建平王刘景素赴荆州时所作。曹道衡也指出:“江淹在景素任荆州刺史前,久已在他幕下,不得称‘奉义’,且景素系由湘州赴任,诗人随行,似乎亦不会提到鄂北的桐柏、鲁阳等地名。”因此,他认为这首诗当作于随景素赴荆州之前,是诗人赴襄阳任雍州刺史刘休若巴陵王国左常侍时写的。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诗展示了楚地的萧瑟秋景和诗人的旅途感伤。首二句交代了他到江、汉一带任职,才首次看到荆山,而感叹于它的广袤、绵远。奉义即慕义,对巴陵王表示敬慕,这是一种谦逊的说法。楚塞,指荆山,因其为古代楚国郢都的北边屏障,故称。这两句开篇记游,点明到荆山的因由,从而引出下文,笔法干净利落。
“南关”以下六句,全是写景,切题“望”字。“南关”指荆山南端的关隘。“桐柏”,山名,界于信阳以西的河南湖北两省之间。“西岳”,言荆山西端的峰岭。“鲁阳”,关名,在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南。这二句说,荆山的南关要绕到桐柏山,其西端的峰岭将伸出到鲁阳关。这里紧接着上文“楚塞长”,加以夸张形容,极力写
冯异者,颍川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汉兵起,异与苗萌共据五城,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久攻不下。异出行,为汉兵所执。其从兄冯孝,从光武,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皆壮士崛起,多暴横,独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光武及此,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
李轶守洛阳,光武乃拜异为孟津将军,以拒之。异遗李轶书曰:“愚闻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项伯畔楚而归汉,周勃迎代王而黜少帝。彼皆畏天知命见废兴之事故能成功于一时垂业于万世也。君诚能觉悟成败,亟定大计,论功古人,在此时矣。”轶虽知长安已危,欲降又不自安。乃报异书曰:“轶本与刘将军首谋造汉,结死生之约。惟深达刘将军,愿进愚策,以佐国安人。”轶自通书之后,不复与异争锋,故异因此攻城略地。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