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池作
曹丕〔魏晋〕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入夜出来时乘坐毂辇,来到这西园漫步游玩。
两条渠水已把园浇遍,美好的树木围绕渠边。
低短的树枝扫着羽盖,修长的树枝伸向蓝天。
疾风从车后推轮飞跑,飞鸟在前面愉快回旋。
红霞中升起一轮明月,星花点点闪现在云天。
高空垂下美丽的光彩,五光十色有多么新鲜!
我们不是赤松、子乔,谁的寿命能比上神仙?
这样游玩也舒心快意,说不定保我活上百年。
注释
芙蓉池:邺城(今河北临漳)铜雀园中之一景。铜雀园在邺城之西,因建有铜雀台而得名,为曹操的王家园林。芙蓉,即荷花。
辇(niǎn):
赏析
首二句点明行游及游池的时间和地点,写乘车夜游西园的愉悦心情。一个“夜”字,突出了诗人的浓厚游兴,也是后文写景的基点。“逍遥步西园”,又表现了诗人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也正因为作此逍遥之游,所以下文所描绘的景物才是那样赏心悦目,令人陶醉。“西园”,是芙蓉池的所在,诗人们经常聚会之处,曹植《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夜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即写他们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欢游情景。
中间十句承接上文,写行游所见,扣紧“夜行”与“逍遥”,着力描绘芙蓉池优美动人的夜景。“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总写这里的形势和环境的优雅。接着以“卑枝”二句具体写嘉木:茂密葱茏的树木环
简析
《芙蓉池作》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二句点明行游及游池的时间和地点,写乘车夜游西园的愉悦心情;中间十句写行游所见,扣紧“夜行”与“逍遥”,着力描绘芙蓉池优美动人的夜景;末四句写行游的感受。诗中描述了芙蓉池畔的优美夜景和诗人的怡悦心情,反映了当时诗风的某些重要变化:如写景成份的增多,对仗句的使用,辞藻的华丽,景象的壮观等,对后来园林诗和山水诗也有影响。
创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署,为副丞相。天下向慕,宾客如云。当时在曹魏的大本营邺城聚集了一批文士,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曹丕为领袖人物,曹植为重要成员,“建安七子”多数参与。闲常之日,他们饮宴游赏,唱和诗赋。此诗当作于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或以后几年间。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66-67
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68篇诗文 313条名句
咏利城山居
支遁〔魏晋〕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
杂诗三首·其二
张华〔魏晋〕
逍遥游春宫,容与缘池阿。
白蘋齐素叶,朱草茂丹华。
微风摇茝若,层波动芰荷。
荣彩曜中林,流馨入绮罗。
王孙游不归,修路邈以遐。
谁与玩遗芳,伫立独咨嗟。
前缓声歌
陆机〔魏晋〕
游仙聚灵族。高会层城阿。
长风万里举。庆云郁嵯峨。
宓妃兴洛浦。王韩起太华。
北徵瑶台女。南要商川娥。
肃肃霄驾动。翩翩翠盖罗。
羽旗栖琼鸾。玉衡吐鸣和。
太容挥高弦。洪崖发清歌。
献酬既已周。轻举乘紫霞。
总辔扶桑枝。濯足汤谷波。
清辉溢天门。垂庆惠皇家。